愛書堂古今文學作品介紹    網站主頁   文學作品主頁      


欣賞以往作品介紹  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本月文學作品介紹: (2008年6月)

1) 最恥言酬計短長

現代的青年人,在日常工作上對於要做份外之事,又或主觀性認為工作與薪不相稱的職務,大多抱有怨懟的態度,像是受了很大的委屈,• 和在六七十年代為這彈丸之地打下經濟基礎的上一代人,思想上確是截然不同。 我想年紀較長的朋友,不少也曾聽過長輩的教訓,最常說的就是"唔好怕蝕底"。 這幾個字其實含有很大人生哲理,對初踏出社會起步的工作者,有莫大終生益處。  網主時常對年青人說, 你多做,就會多知,豐富了對該行業的各方面認識,便增強了事業崗位攀升的機會。 還鼓勵他們遇有時機,不妨大膽考驗自己的領導和阬_能力,成功了,你的自信心自然增加。 年青的朋友還未有一定的家計重擔,是提升自己的一個良機,至小不用畏首畏尾,p用失敗掉了工作有斷炊之憂。否則只有永遠屈居人後。 當然,也有人甘於一生淡薄,小煩小憂,這是另一種人生觀,網主也不以為錯。有人喜歡一生多采多姿,也有喜歡淡如白紙,各有自由。 說到此,網主又想起近代學長梁寒操先生的"驢德頌",詩是讚揚驢子的勤奮,實際也是以驢喻人,勸勉大家。

木訥無言貌肅莊,一生服務為人忙。只知盡責無輕重,最恥言酬計短長。絕意人憐情耿介,獻身世用志堅L。不尤不怨行吾素 ,力竭何妨死道旁。

我們雖不必做到"力竭何妨死道旁",但也不須過於"言酬計計短長"。相信心理上和工作上會覺得愉快一點。 

 (網主 7.4.2008)


2) 袁枚一生中只填過一首詞

袁枚, 清代大文學家,乾隆年間進士。 傳世有著名的隨園詩話,小倉山房集。 但一生中只填過一首詞,而且事出有因。
袁枚三十三歲那年,在南京江寧縣當縣令,購置了隨園。他的好朋友李宗典從外地給他一封信,說他的官府埵酗@位王姓女子,長得不錯,可贈他為妾。 袁枚立即僱船到了揚州,在觀音庵見到這位女子,果然長得風韻標致,舉止大方,只嫌膚色不太白。因而沒有下決心,繼續乘船到了蘇州。 之後一直在心盤算此事,最後還是決定再去娶她。 可是派去的人回來報告說: 這位女子已經被一位江東小吏娶走了。袁枚大悔不迭。 於是寫了一首 "滿江紅"詞表示他的惆悵之情:

我負卿卿,M船去,曉風殘雪。曾記得,庵門初啟,嬋娟方出。玉手自翻紅翠袖,粉香聽摸風前額。問姮娥何事不嬌羞,情難說。   既已到,還相憶,重訪舊,杳無[。說盧陽小吏公然折得。珠落掌中偏不取,花看人採方知惜。笑平生雙眼太孤高,嗟何益。

最後四句極盡自怨自悔之意。 詞不算是上乘之作,也許袁枚不善填詞,而且討厭填詞,因為要依譜入礡A頗多拘禁。 他對於作詩的格律也不大遵守。 他認為只要能表達意思,形式並不重要。


近日翻出二本關於談論文章寫作方法和理論的舊書,一本是 1961年香港實學書店出版的"文章作法指導",著者陳志遠,另一是台灣開明書店民國四十七年一版,七十一年十七版的"談文學",網主認為很值得把內容撮要介紹給網友讀者 ,尤其對一些喜歡學習寫作的年青朋友,具有良好的參考指導作用。 
雖然這二本書全是談及作文的法則和要義,但我們若能融會貫通,將內容引申到日常生活,處世立業,定必有一定的幫助。 由 2008年4月這一期開始,依書中章節按部介紹。 (3/08 網主-  內容有所刪改整理)

3) 文章作法指導    選題  之二

初學者要多做切合實際的題目,如題目過於空泛,做出來的文章,就會空洞無物,不能駕馭。初學寫作者看不清題目的範圍,不知從何處茧均A最易流於說空話,做不出好文章來。 太抽象的議題,也難切合實際。 最好先學習多取些自己經驗過的生活事實,例如學校生活,旅行,親自目見耳聞的事件,都可選作題目,既有切實具體的內容可寫,又可自由發表感想 ,是最好的訓練描寫事物的技巧,對作文的練習最適宜。


4) 談文學     文學與人生之一  

文學是以語言文字為媒介的藝術。就其為藝術而言,它與音樂,圖畫,彫刻及一切號稱藝術的製作有共同性。 文學所用的工具,無待外求,不像音樂,圖畫,彫刻,不是每個人都能掌握運用,可是每個人只要能說話就能運用語言,只要能識字就能運用文字。語言和文字是每個人表現情感思想的一套隨身法寶 ,它與情感思想有最直接的關係。因為這個緣故,文學是一般人接近藝術最直截簡便的路,也是與人生最有密切相關的藝術。
我們把語言文字聯在一起說,是文化現階段的實況而言,在演化過程上,先有口說的語言,而後才有手寫的文字。  文字未產生前,語言就有文學,也是最普遍的一種藝術。原始民族中,人人都喜歡唱歌,講故事。這就是詩歌,小說和戲劇的起源,像中國的詩經,希臘的荷馬史詩,歐州中世紀的民歌 ,英雄傳說,原先都由口頭傳誦,後來才被人用文字寫下來。
文學作品在原始社會中,沒有固定的著作權,它是流動的,生生不息的,而且是集腋成裘。這種文學作品最能表現一個社會的人生觀感。 所以從前統治者和關心政教的人要在民俗歌謠中窺探民風國運,采風觀樂在春秋時代還是一個重要的政典。


本月文學作品介紹: (2008年5月)

1) 毛奇齡南柯子新解

上次介紹馬致遠的小令天淨沙,偶翻閱清代毛奇齡詞作,淮西客舍接得陳敬止書,有寄   調寄南柯子  詞云:

驛館吹蘆葉,都亭舞柘枝。相逢風雪滿淮西,記得去年殘燭照征衣。   曲水東流淺,盤山北望迷。長安書寄遠來稀,又是一年秋色到天涯。

(柘枝: 古代歌曲名,曲水: 山西省河曲, 盤山:在河北薊縣 )
若將曲水與盤山不作地域名作解,則天淨沙與這闋南柯子有很相似的場景,溪斜與曲水,山遮與盤山,古道,西風,天涯,秋色,驛館,斷腸人,融為一體,是最易觸發起客子抒懷的景物 。 不同是天淨沙描繪心中思慕的人,而今遠去,溪斜山遮,引首而不能再見。 而這首詞從去年在蘆葉舞秋風季節奡蕈g相會,轉瞬又是另一年的秋色,冀望遠隔異地友人的鴻雁音訊,同樣是因為山川路遙而久盼不得。

秋是蕭瑟的象徵,,再加上"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江淹 - 別賦)。 自古至今騷人墨客總是將離愁別緒與秋拈上不可分割的關係,所以黃仲則也說"江山從古不宜秋",唯願"一種秋懷兩地知",聊可慰客子斷腸之苦。

網主  8.4.2008


2) 李叔同的格言

年長一輩喜歡舊學的朋友都知道前賢留下許多教人立身處世的家訓格言,例如朱子治家格言,弟子規等等。 近代一生頗為傳奇的弘一大師李叔同也喜錄格言,曾印作書簽。 現撮錄部份於下。

人好剛,我以柔勝之。人用術,我以誠感之。
善用威者不輕怒,善用恩者不妄施。
謙,美德也,過謙者懷詐。默,懿德也,過默則藏奸。
聲名,謗之媒也。歡樂,悲之漸也。
謙退,第一保身法,安詳,第一處事法,涵容,第一待人法,洒脫,第一養性法。
毋以小嫌疏至戚,毋以新怨忘舊恩。
以情恕人,以理律己。
以冰霜之操自勵,則品日清高,以穹窿之量容人,則德日廣。
律己宜帶秋氣,處世須帶春風
身在萬物中,心在萬物上 (自悟)

李叔同詩詞作品介紹 (按此)  


3) 偉大的空話   鄧拓   1961年

有的人擅長於說話,可以在任何場合,嘴婸#茪ㄟ情A好比懸河之口,滔滔不絕。但是,聽完他的話以後,稍一回想,都不記得他說的是甚麼了。 這樣的例子可以舉出不少。如果你隨時留心,到處都可以發現。 舉一個典型的例子吧,有一篇八股文章寫道:
"夫天地者,六合宇宙之乾坤。大哉久矣。數千萬年而非一日也"。其中不但有天地,六合,宇宙,乾坤等等大字眼,而且音調鏗鏘。但是,可惜得很,這堜狴峈熙\多大字眼 ,都是重覆的同義語。因此說了半天,還是不知所云。越解釋越糊塗,這就是偉大的空話的特點。
我的鄰居有個孩子近來常模仿大詩人的口氣,編寫了許多偉大的空話,形式以新詩為最多。不久以前,他寫了一首"野草頌",通篇都是空話。他寫的是:

老天是我們的父親,大地是我們的母親,太陽是我們的保姆,東風是我們的恩人。西風是我們的敵人。我們是一叢野草,有人喜歡我們,有人討厭我們,但是不管怎樣 ,我們還要生長。

你說這叫做甚麼詩,我為他擔憂。如果不看題目,誰能知道他寫的是野草頌呢。這首詩媞仴牏]有天地,父母,太陽,保姆,東風,西風,恩人,敵人引人注目的字眼,然而這些都被他濫用了 。任何語言,都應該力求用最經濟的方式,表達最豐富的內容。 到了有話非說不可的時候,說出來的話才能動人。否則內容空虛,即使用了最偉大的字眼和詞嚏A也將無濟於事。甚至越說越多,反而越糟糕。 還是多讀,多想,少說一些。 


近日翻出二本關於談論文章寫作方法和理論的舊書,一本是 1961年香港實學書店出版的"文章作法指導",著者陳志遠,另一是台灣開明書店民國四十七年一版,七十一年十七版的"談文學",網主認為很值得把內容撮要介紹給網友讀者 ,尤其對一些喜歡學習寫作的年青朋友,具有良好的參考指導作用。 
雖然這二本書全是談及作文的法則和要義,但我們若能融會貫通,將內容引申到日常生活,處世立業,定必有一定的幫助。 由 2008年4月這一期開始,依書中章節按部介紹。 (3/08 網主-  內容有所刪改整理)

4) 文章作法指導   選題  之一  

文章決不是一搖筆就可以寫出來的,不要相信古人作文甚麼不假思索,揮筆立就。 在作文之前,必須有充分的準備工作。
選題,任何式樣的文章,都必須有一個題目,從前的詩人雖有所謂無題詩,結果還是用無題兩字作了題目。 題目是一篇文章的主腦,是不能忽視的。 學習作文的時候,選題更是一個切要的問題。 
初學者要多做小題目,少做大題目。 廣大的題目,方面既寬,內容自然複雜,初學者不易發揮。 如果大題小做,一定漏洞百出,毫不精采。 例如寫一篇挽救時局的政論,只有寥寥數百字,很難把大道理發揮出來。 大題目一定要大做,適宜專家著述,初學作文的人,不宜去作這種廣大無邊的題目。 對初學者而言,範圍越小,較容易發揮,才能使文章細密周詳。


5) 談文學     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這個成語的涵義通常不很好。但是在文學,無論閱讀或寫作,我們必須有一字不肯放鬆的嚴謹。文學藉文字表現思想情感,文字上有含糊。就顯得思想還沒有透徹,情感還沒有凝鍊 。咬文嚼字,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實際上就是調整思想和情感。 從來沒有一句話換一個說法而意味仍完全不變。 一般人根本不瞭解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關係,以為更改一兩個字不過是要文字順暢些,漂亮些,簡潔些。 其實更動了文字,就同時更動了思想情感,內容和形式是相隨而變的。  試舉例 (史記李廣射虎) 文中: "李廣見草中石,以為虎.....,視之,石也",如果改為"見草中有虎",表面上似乎簡潔些 ,卻實在遠不如原文"草中石,以為虎"。 又如將"視之,石也",改成"既知其為石"。 原文"視之,石也"有發見錯誤而驚訝的意思,改成"既知其為石",便失去這意味 。 韓愈月夜聽見賈島吟詩,有"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勸他把"推"字改為"敲"字,不謹是文字分別,更是意境分別 ,成為文人千古美談。 於今人們把咬文嚼字的意思說得好聽一點,說成"推敲"。


本月文學作品介紹: (2008年4月)


1)
流自己的汗   上下古今談   張恨水

(張恨水 民初著名章回小說作家,詩詞造詣亦高,網站內有專頁介紹。
上下古今談是張先生1942-45年間在重慶新民報撰寫的雜文集)
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用自己的錢,吃自己的飯。 往年北平某報,曾寫下許多文字樣的標語,貼在工作各部門,這個解釋,是不利用別人,也不倚賴別人。我對這標語,很具同情 。人生在世,雖免不了要人幫忙,那是有條件的。你幫人,人才肯幫你,沒有天上掉下來的餡兒餅。自己出力,是自己的力,人家幫助出力,也是自己力氣換來的。總而言之一句話,希望任何一件事情成功 ,都要把汗出在自己身上。


2) 我們欣賞元曲小令,自然會想到以下兩首膾炙人口的作品:

天淨沙   秋思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這首小令寫飄泊他鄉的旅客,寫景自上而下,由遠而近,一幅蕭瑟的秋景呈現眼前。古道,瘦馬已隱約見到征途僕僕的旅人。 再用夕陽點出時間,能不使客子斷腸)。
這首曲被評為秋思之祖,也是馬致遠(號東籬)的成名作。王國維也認為寥寥數語,深得唐人絕句妙境。 但八十年代,一位朱勤楚的天淨沙秋思作者新探一文中,對此曲是否是馬致遠所寫,提出異見。 理據是最早收存(秋思)的專集,當是元代無名氏的(梨園按試樂府新聲),這本集子沒有提及該曲作者的姓氏。文章認為,這正是因為作者姓名不可考的緣故。 馬致遠生前就是一位蜚聲曲壇的大作家,這樣一首優秀作品,在其亨國並不太久的本朝,作者的姓名就不可考,無論如何是講不通的。 而且從馬致遠的小令全部創作情G看,內容一般是唱和酬答,曭咧尼荂A感慨身世,神仙道化這幾方面,不會有這樣的纏綿悱惻思鄉戀家情緒。 文章還通過對元人所作全部的天淨沙小令的分析,說明秋思非馬致遠所作。 那麼這首秋思究竟是誰人所作呢。
文章說此人當為盛如梓之前,董解元之後的北方人士,可能是馬寅,字致遠,為金元間河南許昌人。  (一泓摘自上海文匯報)

四塊玉   別情    關漢卿
自送別,心難捨。一點相思兒幾時絕。姦騄S拂楊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這首小令寫送別後的情懷,憑闌遠眺,溪流斜曲,遠山遮眼,人已遠去,無法再見到了,淺白的字句,卻令人感到無恨的幽怨惆悵)


近日翻出二本關於談論文章寫作方法和理論的舊書,一本是 1961年香港實學書店出版的"文章作法指導",著者陳志遠,另一是台灣開明書店民國四十七年一版,七十一年十七版的"談文學",網主認為很值得把內容撮要介紹給網友讀者 ,尤其對一些喜歡學習寫作的年青朋友,具有良好的參考指導作用。 
雖然這二本書全是談及作文的法則和要義,但我們若能融會貫通,將內容引申到日常生活,處世立業,定必有一定的幫助。 由 2008年4月這一期開始,依書中章節按部介紹。 (3/08 網主-  內容有所刪改整理)

3) 文章作法指導   引言

文章怎樣才能做得好? 本來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文字,就是這個國家民族文化學術的主要工具,也是精神交通的利器。 我們學習國文最少有兩個目的,一是培養閱讀能力和作好文章。二是幫助認識真理和啟發思想情感。這兩個目的從小便要培養起來。 我們不必誇張文章是甚麼經國大業,但為了在社會上生活而應付工作,都有學習學好的需要。
要作出偉大而傑出的文章,雖不是人人都能達到。但以基本意義來說,文章是一種表情達意的工具,我們要做到能表情達意的文章,是可以從努力學習而得到的。 我以為學習作文,一定要依據法則來鍛鍊,進步才會迅速,收效會比較大。 學習作文的許多法則,並不是甚炮灝窗A也不是精微妙法。 我們循茬o些規矩來學習,容易把文章練得合格而通順,不致走錯方向,空費精力與時間。


4) 談文學

要徹底了解和欣賞文學,你必須自己動手練習創作。創作不是易事,也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它需要辛苦學習,依茧{序,一步一步向前,下一分功夫,得一分效果,孳孳不輟,有如下圍棋 ,一段一段地前進,到後來總可以達到意到筆隨的程度。 許多學子對寫作不肯經過淺近的基本訓練,以為將來一動筆就會一鳴驚人,那只是妄想,雖是天才也未必做到。

本站旨在弘揚和傳承源遠流長之中國文化,網頁內容或有轉鈔各名家著論。如有謬誤及冒犯著作權益 ,請即指正,自當修改刪除。

 歡迎溜覽舊書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