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書堂每月文學作品介紹    網站主頁   文學作品主頁


本月文學作品介紹: (2017年9月)   共 30 頁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劉成禺   世載堂雜憶

一零六  日本不敢侵澳門

        抗戰期間,日寇對於香港,廣州灣,安南等英,法占領地,皆以兵力占取。獨於澳門彈丸一地,始終未加侵犯。如云葡萄牙為中立國,則南洋帝芬島,亦半屬葡領,又何以占領使用。予對此久懷疑問 。今歲因葡警擊斃朱元彬一案,在澳門向葡國之辦理外交者詢及此事,彼曰:此中自有其故。因為詳述如次。

        南美洲巴西國,幅員埒於中國,阿馬總河流域,長於揚子江一千餘里,土地肥美,林木參天,亘古無人迹。葡人得之,建巴西國,用葡萄牙語,人民皆葡國子孫 ,由本國殖民來此。故五十年前,巴西人民不過三百萬人,葡萄牙本國人口,亦僅五六百萬人。

        巴西既地廣人稀,缺乏人工,足資發展。以中國人口眾多,乃派員來澳門,與清政府商移民巴西之策。提出三項條件:(一)凡中國人民,願移往巴西者,必入巴西籍。(二)中國人民願移往巴西者 ,必有家眷同往,單身漢不得移入。(三)中國人民願移往巴西者,必須以農工為業之人,游民無業者不收。清政府拒之,中國人民亦不願往巴西。

        巴西當局不得已,又轉商之日本政府,日本政府即與巴西訂約,歲移日本人入巴西。日寇入據中國時,日本人民移往巴西之數,已達三百餘萬。葡萄牙懼日本人之侵入澳門,由同出一元之巴西 ,照會日本云:如日本用兵力侵占澳門 ,巴西亦必盡送日本所移往巴西之日僑回國。」故八年抗戰中,日本始終不敢絲毫侵略澳門主權 。此種葡,日秘密外交,中國人知者甚少,故特揭而出之,亦一史料也。

一二六  跳加官

    「跳加官」之制,清朝二百年來官民演劇,普通用之,而不用於宮廷大內。因觀戲主座為太后,皇帝,無官可加,只加臣下之官耳。《加官》一齣,手執長條 ,曰一品當朝,曰加官晉爵。故宰相至於貴客,一莅場座,加官跳而接福討賞,表晉吉兆。

    「跳星宮」之制,乾隆萬壽偶用之,福祿壽三星,同時出台並跳。壽星居中,福星列左,祿星列右。壽星兩手持長條,書「天子萬年」四字 ,福星長條書「澤被萬民」四字,祿星長條書「玉食萬方」四字。

    「跳靈官」之制,為宮中演劇之常例。亡友陳任中仲騫曰:「宮外演戲,先跳加官;宮內演戲,無官可加,先跳靈官以祛邪。龍虎山只靈官一人,當門接引 ,三隻眼,紅鬚紅袍,左手挽袂,右手持杵。宮內演戲 ,則用靈官十人,選名角十人跳之。形像鬚袍,皆仿龍虎山靈官狀。據《昇平署志》所載,有全班出而跳靈官者。清亡,不復跳靈官矣。予隨侍北京久,潛入宮內觀戲,屢親見之。」云云。禺按:徐世昌民國四年祝壽,亦跳靈官,故陳放庵師傅詩云:釣天夢不到溪山,宴罷瑤池海亦乾。誰憶梨園煙散後,白頭及見跳靈官。署潄芳齋觀劇有感,借以詬徐也。

    兒時在粵,聞跳加官故事。兩廣總督瑞麟,資格應升殿閣大學士,開壽宴,跳加官。加官冠上兩翅,鬆嚲將墜脫,非吉利也。鬼門內有扮內監者,急捧黃詔紅綾出,跪呈加官前曰:「奉上諭賜太師冠上加冠(冠,官同音)。」加官亦跪接,內監乃束黃詔紅綾於兩翅,加官謝恩,再起跳。手持「一品當朝」條,跳畢,將條直掛台座中間而入。瑞麟大喜,不數月,果大拜大學士。瑞認為大利市,每跳加官,必挑此人。優人急智,可媲黃幡綽矣。


 

 

 

 

 

 

 

 

 

 

 

 

 

 

 

 

 

季羨林

論朋政

        人類是社會動物。一個人在社會中不可能沒有朋友。任何人的一生都是一場搏鬥。在這一場搏鬥中,如果沒有朋友,則形單影隻鮮有不失敗者。如果有了朋友,則眾志成城,鮮有不勝利者。

        因此,在人類幾千年的歷史上,任何國家,任何社會,沒有不重視交友之道的,而中國尤甚。在宗法倫理色彩極強的中國社會中,朋友被尊為五倫之一,日"朋友有信"。我又記得什麼書中說:"朋友,以義合者也。"""""涵義大概有相通之處。後世多以""字來要求朋友關係,比如《三國演義》"桃園三結義"之類就是。

      《說文》對""字的解釋是"鳳飛,群鳥從以萬數,故以為朋黨字"""""大概只有輕唇音重唇音之別。對""的解釋是"同志為友"。意思非常清楚。中國古代,肯定也有"朋友"二字連用的,比如《孟子》。《論語》"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卻只用一個""字。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朋友"才經常連用起來。

        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上,重視友誼的故事不可勝數。最著名的是管鮑之交,鐘子期和伯牙的故事等等。劉、關、張三結義更是有口皆碑。一直到今天,我們還講究"哥兒們義氣",發展到最高程度,就是"為朋友兩肋插刀"。只要不是結黨營私,我們是非常重視交朋友的。我們認為,中國古代把朋友歸人五倫是有道理的。

        我們現在看一看歐洲人對友誼的看法。歐洲典籍數量雖然遠我們喜歡交友勝過其他一切,這可能是我們本性所使李然。亞里斯多德說,好的立法者對友誼比對公正更關心。荔茹三二情自古就有四種友誼:血緣的、社交的、待客的和男女情愛的。

三思而行

        "三思而行",是我們現在常說的一句話,是勸人做事不要魯莽,要仔細考慮,然後行動,則成功的可能性會大一些,碰壁的可能性會小一些。

        要數典而不忘祖,也並不難。這個典故就出在《論語·公冶長第五》:"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日: '再,斯可矣。"'這說明,孔老夫子是持反對意見的。吾家老祖宗文子(季孫行父)的三思而後行的舉動,二千六七百年以來,歷代都得到了幾乎全天下人的讚揚,包括許多大學者在內。查一查《十三經注疏》,就能一目了然。《論語正義》說:"三思者,言思之多,能審慎也。"許多書上還表揚了季文子,說他是"忠而有賢行者"。甚至有人認為三思還不夠。 《三國志·吳志·諸葛恪傳注》中說:有人勸恪"每事必十思"。可是我們的孔聖人卻冒天下之大不韙,批評了季文子三思過多,只思二次()就夠了。

        這怎麼解釋呢?究竟誰是誰非呢?

        我們必須先弄明白,什麼叫"三思"。總起來說,對此有兩個解釋。一個是"言思之多",這在上面已經引過。一個是"君子之謀也,始衷()終皆舉之而後入焉。"這話雖為文子自己所說,然而孔子以及上萬上億的眾人卻不這樣理解。他們理解,一直到今天,仍然是"多思"

        多思有什麼壞處呢?又有什麼好處呢?根據我個人幾十年來的體會,除了下圍棋、象棋等等以外,多思有時候能使人昏昏,容易誤事。平常罵人說是"不肖子孫",意思是與先人的行動不一樣的人。我是季文子的最""子孫。我平常做事不但三思,而且超過三思,是否達到了人們要求諸葛恪做的"十思",沒做統計,不敢亂說。反正是思過來,思過去,越思越糊塗,終而至於頭昏昏然,而仍不見行動,不敢行動。我這樣一個過於細心的人,有時會誤大事的。我覺得,碰到一件事,決不能不思而行,魯莽行動。記得當年在德國時,法西斯統治正如火如荼。

        目崇拜希特勒的人,常常使用一個詞 Darauf-galngertum,意思各是"說幹就幹,不必思考"。這是法西斯的做法,我們必須堅決夏揚棄。遇事必須深思熟慮。先考慮可行性,考慮的方面越廣越好。然後再考慮不可行性,也是考慮的方面越廣越好。正反兩面仔細考慮完以後,就必須加以比較,做出決定,立即行動。如果你考慮正面,又考慮反面之後,再回頭來考慮正面,又再考慮反面,那麼,如此循環往復,終無寧日,最終成為考慮的巨人,行曩動的侏儒。所以,我贊成孔子的"再,斯可矣。"


 

 

 

 

 

 

 

 

 

 

黄苗子  

        親戚來往,婚喪喜慶,過年過節,生日抱孫,開張入伙・・・・・・・這些人情禮節既不能却,亦不能逃。月入不多,甚以為苦。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小時候過年初一,家母忽接電話,說某契親全家來拜年。當時因年三十晚債主臨門,已經罄其所有,應付過去,不料該契親突然襲擊,大年上門,連利市(紅包)都無法給一封,該契親孩子又多,不是一元幾角應付得了的。全家束手無策,初一雖是喜慶日子,全家卻為這個“喜慶”愁眉不展。母親無奈,拿一幅金耳環叫家兄去押與表親,但家兄垂頭喪氣回來,說表親指耳環不是真金,不能借錢。一聲霹靂,全家欲哭不得,終於由家嫂親回娘家,借得二十金,於是利市,糖蓮子,柑橘喜餅,以接待這位闊契親焉。

        所以,十多年前,對有人要克己復禮,真是恨之入骨。蓋者,儒家學說中,最最虛偽而害人者也。

        五十年代初,從首長起到黃毛丫頭,大年初一,彼此見面,只說一句春節好,什麽利市紅包,花籃,禮卷,一概免問。誰知近年來,不知那堥磻茠漱@股狂風,大江南北,東至東海,西至昆崙,大家都來。你想談生意 ; 要,你想置廠房,要 ; 你想見大官,要 ; 想住醫院,要・・・・・・・吾友錢至靈,多財善賈,嘗謂予曰:現在一入國門,第一件事就是講,大有非禮勿動,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視之風。過去一兩部彩電就夠了,現在講,有高至瑞士銀行美金存折者矣。

        自從八十年代以來,彩電,冰箱,房車,就是做買賣的通寶,其價值和效用,遠勝過滿清時代的康熙通寶乾隆通寶

        我國是禮儀之邦,禮自孔聖人以來,就年年講,月月講,天天講,因此送禮乃是:天之經也,地之義也。孔子教兒子:不學禮,無以立。你想在生意場上站得住,那麽你必須懂得怎樣送禮。禮包括彩電,房車之類,俗語說:禮多人不怪,自然是多多益善。官場上,長期以來都稱贊外地來的人多禮,畢竟大家都是禮儀之邦的同胞。禮的作用,一是障眼,二是迷心。至於失魂落魄,那是以後的事。漫畫家用極其簡單的筆調,寫一個送彩電的,把彩電往老爺辦公桌前一放,老爺的視綫給彩電吸住,於是送禮的就把成座保險箱或稱國庫搬走   ―  題目就叫做障眼法。然則者,障眼法也。

        自古以來,做官的都受禮。孔子當過魯國公安部長(魯司寇),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於是歸孔子豚   ―  送公安部長一頭豬,今天,這麽一點薄禮,是此路不通的,要抬走夾萬(保存財物的保險箱),至少要一台彩電。


 

 

 

 

 

 

 

 

 

 

 

 

 

 

 

豐子愷 

大賬簿   節(二)

        吃飯的時候, 一顆飯粒從碗中翻落在我的衣襟上。我顧視這顆飯粒,不想則已,一想又惹起一大篇的疑惑與悲哀:不知哪一天哪一個農夫在哪一處田媞堣U一批稻,就中有一株稻穗上結着煑成這顆飯粒的穀 。這粒穀又不知經過了誰的刈,誰的磨,誰的舂,誰的糶,而到了我們的家堙A現在煑成飯粒,而落在我的衣襟上。這種疑問都可以有確實的答案;然而除了這顆飯粒自己曉得以外 ,世間沒有一個人能調查,回答。

        袋媞N出來一把銅板,分明個個有複雜而悠長的歷史。鈔票與銀洋經過人手有時還被打一個印;但銅板的經歷完全沒有痕跡可尋了。他們之中,有的曾為街頭的乞丐的哀願的目的物,有的曾為勞慟者的血汗的代價 ,有的曾經換得一碗粥,救濟一個餓夫的饑腸,有的曾經變成一粒糖,塞住一個小孩的啼哭,有的曾經參與在盜賊的贜物中,有的曾經安眠在富翁的大腹邊,有的曾經安閒地隱居在毛厠的底 ,有的 曾經忙碌地兼備上述的一切的經歷。且就中又有的恐怕不是初次到我的袋中 ,也未可知。倘然這些銅板會說話,我一定要尊牠們為上客,恭聽牠們歷述其漫遊的故事。倘然牠們會記錄,一定每個銅板可著一冊比魯濱孫飄流記更離奇的奇書。但牠們都像死也不肯招供的犯人,其心中分明秘藏着案件的是非曲直的實情,然而死也不肯洩漏牠們的秘密。

        現在我已行年三十,做了半世以上的人。那種疑惑與悲哀在我胸中,份量日漸增多但刺激日漸淡薄,遠不及少年時代以前的新鮮而濃烈了。這是我用功的結果:因為我參考大眾的態度,看他們似乎全然不想起這類的事,飯吃在肚堙A錢進入袋中,就天下太平,夢也不做一個。這在生活上的確大有實益,我就拼命以大眾為師,學習他們的幸福。學到現在三十歲,還沒有畢業。所學得的,只是那種疑惑與悲哀的刺激淡薄了一點,然其份量仍是跟了我的經歷而日漸增多。我每逢辭去一個旅館,無論其房間何等壞,臭蟲何等多,臨去的時候總要低徊一下子,想起我有否再住這房間的一日?又慨嘆這是永遠的訣別了!每逢下火車,無論這旅行何等勞苦,鄰座的人何等可厭,臨走的時候總要發生一種特殊的感想:我有否再和這人同座的一日?恐怕是對他永訣了!但這等感想的出現非常短促而又模糊,像飛鳥的黑影在池上掠過一般,真不過數秒間在我心頭一閃,過後就全無事。我究竟已有了學習的工夫了。然而這也全靠在老師 大眾 面前,方始可能。一旦不見了老師,而離羣索居的時候,我的故態依然復萌。現在正是其時;春風從窗中送進一片白桃花的花瓣來,落在我的原稿紙上。這分明是從我家的院子堛漸晢蝒彄薴W吹下來的,然而有誰知道牠本來生在那一枝頭的那一朵花上呢?窗前地上白雪一般的無數的花瓣,分明各有其故枝與故萼,誰能一一調查其出處,使他們重歸其故萼呢?疑惑與悲哀又來襲擊我的心了。

        總之,我從幼時直到現在,那種疑惑與悲哀不絕地襲擊我的心,始終不能解除。我的年紀越大,知識越富,牠的襲擊的力也越大。大眾的榜樣的壓迫愈嚴,牠的反動也愈强。倘一一記述我三十年來所經驗的此種疑惑與悲哀的事例,其卷h一定可同四庫全書大藏經爭多。然而也只限於我一個人在三十年的短間中的經驗;較之宇宙之大,世界之廣,物類之繁,事變之多,我所經驗的真不啻恆河中的一粒細沙。

        我彷彿看見一冊極大的大賬簿。簿中詳細記載着宇宙間世界上一切物類事變的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的因因果果。自原子之細以至天體之巨,自微生蟲的行動以至混沌的大刼,無不詳細記載其來由,經過,與結果,沒有萬一的遺漏。於是我從來的疑惑與悲哀,都可解除了。不倒翁的下落,stick 的結果,灰燼的去處,一一都有記錄;飯粒與銅板的來歷,一一都可查究;旅館與火事對我的因緣,早已注定在項下;片片白桃花瓣的故萼,都確鑿可考。連我所屢次嘆為永不可知的,院子堛漕F堆的沙粒的數目,也確實地記載着。下面又註明那幾粒沙是我昨天曾經用手掬起來看過的。倘要從沙堆中選出我昨天曾經掬起來看過的沙,也不難按這賬簿而探索。 凡我在三十年中所見,所聞,所為的一切事物,都有極詳細的記載與考證;其所佔的地位只有 PAGE 的一角,全書的無窮大分之一。

    我確信宇宙間一定有這冊大賬簿。於是我的疑惑與悲哀全部解除了。


王力   龍蟲並彫齋瑣語 


本月文學作品介紹: (2017年9月)
   共 30 頁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本站旨在弘揚和傳承源遠流長之中國文化,網頁內容或有轉鈔各名家著論。如有謬誤及冒犯著作權益,請即指正 ,自當修改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