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書堂

莫嫌舊學偏新學

心遠廬

不薄今人愛古人

主頁

章士釗詩贈陳寅恪  

陳寅恪三詩寄意     更多陳寅恪詩      陳寅恪的三次生離與死別       柳如是


 

 

陳三立像 (徐悲鴻畫)

陳三立像 (徐悲鴻畫)

陳三立 (散原老人)

 陳寅恪

 

章士釗詩贈陳寅恪

章士釗有贈陳寅恪詩兩首,是1957年寫的。第一首題為"陳寅恪以近著數種見贈,《論再生緣》尤突出,酬以長句"。(按:那年章士釗南來廣州 ,恰逢陳寅恪六十七歲生日,南來前他已獲陳氏贈以近著,此詩為即席揮毫之作)。詩云:

嶺南非復趙家莊,却有盲翁老作場。
百國寶書供拾掇,一腔心事付荒唐。
閑同才女量身世,懶與時賢論短長。
獨是故人來問訊,幾時脏未能忘

當時陳寅恪在中山大學任教,中大校址即嶺南大學舊址。寅老在1949年解放前已患目疾 。為了慎重起見,即使他記憶力佳,能夠背誦的,晚年寫作時也要助手將參考資料讀給他聽一遍。陳寅恪在《論再生緣》中自述:"衰病流離 ,撰文授學,身雖異於趙莊負鼓之盲翁,事則等於廣州彈弦之瞽女。"章詩第一第二句即指此意。《再生緣》作者為清代才女陳端生,寅老在《論再生緣》中對陳端生身世考証甚詳 。"閑同才女量身世"的"才女"即指陳端生也。

章士釗的南游吟草中 ,最出名是他贈陳寅恪的兩首律詩。不過見之于報刊文字,談的多是以上第一首。

第二首除了酬謝陳寅恪贈書,還兼贈陳寅恪夫人的。前有題記"和寅恪六七初度,謝曉瑩置酒之作。曉瑩寅恪夫人唐女士字,女士維卿先生(景崧)孫女也 。"

年事參差八載强,力如盲左壓公羊。
半山自認青衿識,四海公推白業光。
初度我來憐屈子,大風疇昔佞襄王。
天然寫手存閨閣,好醉佳人錦瑟旁。

寅恪夫人唐曉瑩是清末台灣巡撫唐景崧的孫女。中日之戰,清廷割讓台灣,紳民擁唐為總統,宣告自立。後兵敗歸里。這首詩是在陳寅恪六十七歲生日那天寫的,章比陳大八歲。"盲左"指左丘明,"公羊"即撰《公羊傳》的公羊高。章認為"盲左"的《左傳》高於公羊高的《公羊傳》,陳"衰年病目",故意把陳比做左丘明,自比公羊高,自謙不及陳也。"半山"指宋代詩人陳半山,半山有句云"十年長自青衿識","白業"即佛經中所謂"善業",陳精通梵文,"四海公推白業光"這一句是推崇他在研究佛經上的成就。五六兩句用屈宋來比陳,七八兩句則是囋陳夫人的。陳夫人能詩,夫唱婦隨,令人艷羨,故章許為"天然寫手存閨閣",而羨陳之"好醉佳人錦瑟旁"也。


陳寅恪三詩寄意       

在抗日戰爭年代.....陳寅恪也於顛沛流離中到了昆明,任教於西南聯大。就在這個時候,他翻檢出從常熟白茆港錢氏故園購得的紅豆一粒,令他十分高興 ,因為他正有意為清初名士錢謙益與名妓柳如是的事蹟的詩文作箋釋工作,而這紅豆正是得自江南的錢家舊物,因此將紅豆珍藏起來。悠悠歲月,歷經動亂 ,當陳寅恪經過二十年之後卻于廣州隱居中山大學之時才動筆撰寫柳如是傳,翻尋舊篋 ,竟然發現這粒紅豆仍未掉失,真是感慨萬端,當時他就以《詠紅豆》為題 ,賦七言律詩一首:

東山蔥嶺意悠悠。誰訪金陵第一流。送客杯前花中酒,迎春湖上柳維舟。縱回楊愛千金笑,終勝歸莊萬古愁。灰劫昆明紅豆在,相思廿載待今酬。

陳寅恪的柳如是傳是他隱居中山大學校園時撰述的 ,當年已處於文革爆發前夜。他的知己老朋友吳宓得知陳寅恪已目盲患病,特從重慶取道武漢乘火車到廣州探望。陳寅恪感而賦詩贈吳:

五羊重見九回腸。雖住羅浮別有鄉。留命任教加白眼,著書唯剩頌紅妝。

陳自注近八年來草《論『再生緣』及錢柳姻緣釋證》文凡數十萬言。

鍾君點鬼行將及,湯子拋人轉更忙。為口東坡還自笑,老來事業未荒唐。

從詩中可知陳寅恪詠紅豆詩的背景及悲憤的思想感情。

(節  曾敏之 - 望雲樓詩話)

本站旨在弘揚和傳承源遠流長之中國文化,網頁內容或有轉鈔各名家著論。如有謬誤及冒犯著作權益,請即指正 ,自當修改刪除。